
一、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
计量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
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强调以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单位制变革为契机,突破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瓶颈,推动先进计量科技创新成果向仪器仪表产业转化,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。
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投资方向
《2025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加大设备购置投资(增速15.7%)并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(增速9.2%),直接惠及仪器仪表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更新。
二、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突破
国产化与关键技术攻关
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将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制造列为重点任务,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。同时,多省市政策聚焦人形机器人、类脑智能等新兴领域,通过设立创新中心整合科研资源。
产业链协同与标准制定
国务院及地方政策强化环保、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,并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,加速核心技术自主化进程。
三、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
制造业数字化转型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工业运行,推进制造业技改升级,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。政策还鼓励商业航天、北斗应用等新兴产业,带动配套仪器需求增长。
外资合作与开放试点
商务部等部门通过《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》扩大电信、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,优化外资参与中国仪器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。
四、资源共享与生态建设
平台化与共享机制
各省市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,如安徽、福建等地将科学仪器纳入统一管理,提高设备使用效率。
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
政策要求重点行业推进节能降碳改造,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接近40%,推动仪器行业向绿色化、智能化方向升级。
五、区域协同与专项布局
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
北京怀柔、上海张江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,支持区域科研仪器研发与产业协同。
地方特色化政策落地
深圳市发布《具身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》,浙江省布局人形机器人新业态,区域政策精准对接仪器细分领域需求。